为庆祝w88win120周年校庆暨w88win优德学术月活动,应w88win优德邀请,北京理工大学杨国昱教授于12月26日在线作了《硼镍钨氧合团簇的缺位导向合成》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宋鹏飞副经理主持,w88win优德师生等1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杨国昱教授首先向与会师生介绍了近年来课题组在过渡金属氧合团簇、稀土氧合团簇、锗氧团簇、硼氧团簇、团簇—空旷骨架、团簇—有机骨架的合成研究进展。他着重介绍了缺位点结构导向思想在过渡金属氧合团簇中的应用。他指出,该方法以缺位位点作为结构导向剂,将有机胺与难溶的有机配体引入合成体系,发展了取代型缺位金属氧簇的合成方法,对于构建特定的功能材料(如磁性、吸附、二阶非线性光学及铁电性质等)具有深远的意义。报告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杨国昱以自己丰富的经验为从事相关领域的师生拓展了研究思路,开阔了科研视野,在师生中反响热烈。
报告人简介:
杨国昱,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二级)、博导。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校理学与材料学部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四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六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88年于吉林大学本科毕业,91年获硕士学位后留吉林大学化学系簇合物研究室工作,98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圣母大学及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暨百人计划”,2001年5月到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2014年9月调到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工作至今。
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等。2014~2020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化学科学领域)。曾获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卢嘉锡优秀导师奖、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及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
长期从事氧合团簇化学研究,包括过渡金属氧合团簇、稀土氧合团簇、锗氧团簇、硼氧团簇、基于氧合团簇单元构建的多孔材料、催化材料及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等。在氧合团簇的设计合成、组装及性能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已在Chem. Rev.、Chem. Soc. Rev.、Acc. Chem. Res.、Coord. Chem. Rev.、Angew. Chem. Int. Ed.及J. Am. Chem. Soc.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9项、主编《氧基簇合物化学》专著1部、撰写专章多篇。主持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专项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等。
已培养青年人才90余人,包括全国优博论文提名奖1人(现为长江学者、闽江学者、国家青千)、中科院优博论文奖1人、中科院优博论文提名奖2人、卢嘉锡优秀研究生奖4人、中科院经理奖学金优秀奖2人、宝钢优秀研究生奖1人、中科院刘永龄奖学金特别奖2人/优秀奖1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人、优秀毕业研究生奖多人。
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及邀请报告。应邀为Chem. Rev.、Chem. Soc. Rev.、Acc. Chem. Res.、Nat. Chem.、Nat. Rev. Mater.、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 Sci.、Coord. Chem. Rev.及ChemComm等40余种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
甘公网安备62010502000864号 陇ICP备17000462号-1